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独家解析:首届国际电影季十大必看影片

※发布时间:2020-11-27 17:17: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rixifu奉俊昊是导演中的社会学家,拥有社会学学士学历的奉俊昊,其作品总是雕刻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意识。凭借出类拔萃的群像拍摄手法,这位导演总是能形象地编织出一个时代的韩国社会。但其作品也是是世界的,不论是他的《回忆》还是《》,都标注着“悬疑”与“惊悚”——明显的商业类型符号。在韩国,年度票房纪录接连打破,在海外,亦诠释了电影无国界的概念。《》之后,又是一个三年磨一剑,奉俊昊回归《回忆》的缉凶片线,拍摄了《母亲》。元彬兵役回来后的首部电影,翻转形象扮演疑犯兼弱智儿子,老牌女星金惠子饰演其母,为洗脱儿子的嫌疑,踏上寻凶之。票房大捷之外,《母亲》也是好评如潮,入选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同时在韩国电影青龙也是揽阔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成为最大赢家。

  这是一部母亲为儿子的洗冤录。智障儿子道俊与守寡多年的非法针灸医亲相依为命,道俊因为酒后尾随的一名女生神秘死亡,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并稀里糊涂的。心急如焚的母亲求访律师无果,于是自己去寻找线索,替儿。同奉俊昊的其它作品一样,片中的、等老百姓原本依靠的力量,反而为了包袱,甚至。奉俊昊延续其一贯的反类型片线,在以“真凶是谁”牵引着观众的同时,其实花更大笔墨在对间亲密如同共生一枝的关系。两人都被记忆缠绕着,母亲被记忆,她渴望摆脱曾想毒死儿子和收破烂老头的感,而弱智的儿子在努力的寻找记忆。直到最后,母亲用针扎向了遗忘穴,才终于跟着通车的旅客翩翩起舞。

  《母亲》以人物为中心,用2.35:1超大画面去拍摄人物的生活,左右产生的那些空间,很适合表现角色的不安和歇斯底里。在此之前,奉俊昊总是追求干净利落、锋利和强烈的画面。但《母亲》则相反,有点阴沉,画面也有些微粒,那样更充满人情味。

  金惠子因为2006年的现代宫廷剧《宫》里的皇太后而为中国的观众熟知。而在韩国本土,她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资深电视演员,但电影方面则少有建树。《母亲》是金惠子继1981年《晚秋》、1999年《蛋黄酱》后的第三部银幕之作。金惠子表示,之前不常接电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摆脱自己以往线的角色,这次的角色则很吸引人。但是在电视界游刃有余的金惠子到了片长上,遭受到意外的挫折:“第一场戏我NG了18次,当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不会演戏了。”奉俊昊坦言早在《回忆》成功后,被问及“您最希望合作的下一位明星是谁时”,就回答是金惠子前辈。为了请她出山,奉俊昊自2004年期,三顾茅庐,一遍写剧本,脑海里就越发想让这位金前辈出演母亲这一角色,最后一切都终于如愿。

  面对这样的导演、作品、世界观,观众除了被动接受,体验一把真实的待外,实在没什么好多说的。

  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导演加斯帕-诺常年在法国拍片《遁入》是其第四次登陆戛纳电影节。1991年,第一次拍摄的短片《卡恩》就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超级音乐CD”,1998年、2002年和2006年都曾携作品参加戛纳电影节。他的上部作品曾在戛纳引起轰动欧洲的传染性退场事件——2002年,他执导的《不可撤消》凭借令人极度的9分钟戏,而把戛纳观众吓晕。当年,首映时开头45分钟便有数十人支持不住而离座而去。该片的女主角莫妮卡-贝鲁奇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之共同参演该片的丈夫文森特-卡索甚至哭了起来。但一些到最后把影片看完的观众竟集体起立,给予其长达五分钟的鼓掌。

  《遁入》讲述了奥斯卡和他的妹妹琳达在东京的种种:奥斯卡靠卖毒品维持生计,琳达则在里靠跳钢管舞赚钱。奥斯卡在一次毒品交易中遭到枪击,弥留时分,他似乎来到了另一个时空,看到了父母在他五岁时去世的情景,他介于生与死之间,可以穿梭在各个空间,却无法与活人说话,在脱离的特殊时刻,他逐渐意识到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本片沿袭了加斯帕-诺颇为擅长的时空编排逻辑,整部电影的风格与其他电影相比大相径庭。令人意外的是,该片男主角的扮演者纳什尼尔-布朗是第一次登上大银幕。

  加斯帕-诺埃的作品里,每一个主人公基本都是被命运抛弃,都是被、遭唾弃。《遁入》更进了一步,以死为题,主角是嗑药的烂仔和舞娘小妹,还涉及了生命。对一些分析学家来说,《遁入》的主人公是再合适不过的研究对象,电影屡次闪回到过往的撕心裂肺,车祸事故、兄妹分离等等,由此划下了无法抹除的内心伤口。《遁入》视为无物,没任何自救努力,更不想去挑战什么权威,它不高深,只有揪心的不舍和彻底的迷恋,沉湎在痛苦情绪当中。

  可能由于整体的形式感太强,技巧一切,编剧又弱,弱到只有哥哥爱妹妹五个字,而仅凭一个单,那是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到后半部分竟然发现——— 主人公不见了!藏在镜头背后的游魂,他的性格思想,居然只有通过闪回才能窥得到蛛丝马迹。没人会救他们,也救不了他们,这原本是一个不成立的死后命题,但导演一厢情愿去做了。这才有了震撼的结尾,加斯帕-诺埃在他的“臭名昭著”史上又留下一笔浓墨。

  好莱坞要算细粮,宝莱坞就是换口时候吃的粗粮,细粮无人忌口,顿顿吃也得营养不良。印度这粗粮从产量上四十年前就压倒了美国细粮,突突一年能拍上一千多部,加上政策宽松,票价便宜,成为最普及的日常娱乐。丹尼-博伊尔用好莱坞方式诠释了印度小说改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用宝莱坞欢乐团圆的爱情歌舞狂欢结尾,规避了书里不容易解释消化的各种社会问题,结果哥赢了。如艾小柯在该书书评中所言:毕竟谁都明白,电影散场,书页翻尽,真实的生活还得继续。

  《三个傻瓜》这么一个宝莱坞也就没有不红的道理了,虽然长达2小时44分钟,导演拉库马是卯足劲将其拍成了满汉全席百科全书,隔十五分钟抖一个包袱提提神,隔二十五分钟来一段舞蹈打酱油。该片涵括《美国处男》式的无聊,《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爱情、《红磨坊》式的歌舞,像是“一锅出”式的印度大杂烩,还有印度的一些阶级社会问题,一起往上托着这部片子,把这部片子托成了当时印度票房的老大。

  咋一看中文片名,不明群众必被忽悠:典型的印度歌舞闹腾片。但只有那些看完了全片的观众才有发言权:这绝对不是闹腾,而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优秀作品。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个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乔,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乔和两个他的室友是大傻瓜了。

  选角就是气质,主演也是印度一线。男主角阿米尔汗,不少人说他集中了汤姆汉克斯吴彦祖青年版憨豆的各种精髓。八岁开始当童星,21岁跟女友私奔,后来又迎娶第二任妻子。演烦了之后去打网球,成绩优秀,打烦了回来拍戏,又很成功。经历让人羡慕的同时,他的皮肤状况同样让人羡慕,现年四十五岁高龄,(跟已经石化的Sarah Jessica Parker同岁,同岁,同同岁!!),完全胜任了一个愣头青大学生的角色。去年热门的《地球上的星星》是他的导演作,也是主演,代表作还有口碑非常不错的的《未知死亡》。女主角是电影世家,印度经典老电影《流浪者》导演拉吉卡布尔的孙女,《阿育王》就是她演的。

  不过我们也在这片里学到了不少“大道理”,以后遇到事情,我想大家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毕竟有时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一句话点评:一部非常虔诚的电影,频繁的长镜头、特写,以及最后的晚餐时恢宏的配乐,生动地描绘了士们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挣扎。

  《人与神》是法国2010年度综合打分最高的法国本土电影,虽然没有获得本届奥斯卡的青睐,但法国的主要中,半数以上给这部电影打出了满分五星,其中包括《巴黎竞赛画报》和《首映》,后者更是在今年的9月号中专门将此片誉为“本月最佳”,并以长篇幅采访了导演夏维尔-毕沃斯。甚至,一向较为苛刻的《电影手册》和《世界报》也给它打了四星。

  这部电影是根据1996年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真实存在的事件改编过来的。在北非隐居的八位法国西多会修士被恐怖以教冲突为由并,这种殉道的方式是漫长的教发展史上而荣耀的标记。鉴于片中表达的教上奉献属被认可的价值观使得该片不仅赢得当年的戛纳评委会大和今年凯撒的提名,也罕见地获得认可;罗马教廷甚至在其《LOsservatore Romano》报上撰文赞誉该片所传达的。

  电影拍的很文艺,属于小众中的大众片,最为诗意的镜头是结尾处院长以旁白形式做出的遗言,配合着被后空旷寂静的积雪的小院画面,唯美而蕴含的语言描述了之间的冲突,的不完美和面对的无所。对于过自己尘小日子的,很难理解这些修士们为什么会为了一个上的东西而做出看来毫无意义的。然而这也正是持续了千百年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强大动力。

  43岁的法国青年导演、演员夏维尔-博瓦,拍片虽不多(本片是他的第五部作品),但质量很高——早在1995年,他就凭《不要忘记你将死去》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从此在欧洲艺术电影界站稳了脚跟。我们对他比较熟悉的作品,是2005年的《小小警探》,影片在当年的法国电影恺撒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三项大提名。在《人与神》中,夏维尔-毕沃斯试图去探讨的是僧侣与者之间的冲突。

  所谓者,是指对教义的一种保守,该全部基于完全接受圣经里每一件事的真实性,在徒中,有很多这种对圣经所载完全认同的人,他们发起的一切运动,都用以抗衡“新派”演绎圣经的人,他们认为必须强制别的,用推行自己的“教旨”。显然,《人与神》里的正面角色都是反“原教旨”的,影片的最终气象,倒有可能成为类似于《性书大亨》那样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男主角是以反派著称的朗贝尔-维尔森,他曾在法国本土五次获得恺撒最佳男演员提名,但去好莱坞发展却并不顺利,2004年因为《猫女》而获得一次金酸莓最差男演员,如今回到欧洲拍片,总算找回了感觉。

  俄罗斯影片《沉默的灵魂》在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15位影评人四星以上的好评,与其他影片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虽然最终只领走最佳摄影与金狮无缘,但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

  电影讲述了一趟独特的灵魂之旅,故事架构层面跟本山大叔的《落叶归根》有些相似。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麦仑在妻子塔尼亚去世后,找来自己的好朋友艾斯特,用莫亚人特有的文化和仪式来为自己的妻子送行的故事。影片有俄罗斯电影特有的沉静、大气的气质。影片在情绪的渲染上是极为理论化的,从片中如画般的配乐和哀怨的弦乐演奏可见一斑,而这都来自于配乐大师Andrei Karasyov紧密却又不失淡雅的原声带制作。由此,若作为纯艺术电影来欣赏,这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本片的导演阿历斯基-费德申科算是威尼斯电影节一手扶植起来的导演,其曾在2005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凭借一部“伪纪录片”《首次登月》赢得了“地平线最佳纪录片”,在那部充满想象力的电影里,导演用幽默诙谐夸张的卓别林式的喜剧表演,结合来自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一些珍贵影视资料,合成了表现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登月计划的黑白“纪录片”。2010年,他的《沉默的灵魂》关注点从太空转到了地面,并且将焦点投注在了摩亚民族的传统。

  片中所说的摩亚人是古代乌戈尔族的,如今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罗斯托夫、科斯特罗马、雅罗斯拉夫尔等城市,他们在融入斯拉夫人之后,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语言,许多珍贵的文化习俗也代代相传下来。《沉默的灵魂》在摩亚人古老的习俗与传统生活的背景下,坦诚地谈论着现代生活中的关于社会和性的话题,在忧郁的气息中,影片充满着诗意的美感。费德申科说,“影片的主调是温情的,我希望将这种温情为一种乡愁,进而又为爱的同义词。”正如影片中所讲,“人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只有爱是的。”

  2010年,维京人的故事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了,从这部尼古拉-温丁-雷弗恩执导的《维京英灵殿》到《驯龙高手》,都有维京人的身影。《维京英灵殿》改编自1986年丹麦奇幻动画电影《瓦尔哈拉》,是一部按照框架讲述的现实主义故事:一个拥有力量的独眼勇士一直以来过着被的生活,后来,他被一个小男孩救出。在逃亡的旅途中,他们和一些教勇士穿过了无际的海洋后发现了圣地。

  维京(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海盗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的院、和其他一些易于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因此被描绘成如麻的者,但实际上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既是伟大的探险家又是的,既是勤劳的商人又是的征服者,他们在进行开创的同时也在实施着。

  但还是得说《瓦尔哈拉之崛起》才是电影Valhalla Rising的正确中文译名,片名《瓦尔哈拉之崛起》,其中“瓦尔哈拉”是维京人战神奥丁的,也被称为英灵殿,据信维京战士死后便去进入这个,片子翻译为“维京英灵殿”有些牵强,所谓的《维京英灵殿》可能大部分原因是来自译名者出于顾及影片译名的美感,可能看似《维京英灵殿》更显深沉与内涵,但却也是下的“伪”美。

  影片的剧情看似深沉,不知所云,但由于影片的主旋律是以故事为主,更多的是要靠大众的广开眼界的学识。如果知道瓦尔哈拉这一的固然也就一目了然,不至于影片看后莫名其妙的跟着主流了。虽说是以故事为主旋律,但几乎没有色彩的凸显,没有,没有强杖,没有奇妙怪兽……。主要的是影片还是借助现实主义的手法在铺张剧情,可能在大部分剧情看来是朦朦胧胧的,但完全没有脱离影片主线轨道

  可以说,这是一部了、动作、惊悚等元素的“混搭影片”,难道它不是为迈克尔-贝的粉丝们准备的么?不过,即使是那些对爆炸最不感冒的影迷也一样会在影片的元素中找到乐趣。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