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日,也是他诞辰452周年纪念日。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纪念他有着特殊意义。因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为学者们讨论和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世界大文豪。但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他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却很少关注,甚至冷落了他的那些历史剧。其实,莎翁在历史剧的写作上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他不仅创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也书写了一段历史。就这一点来说,他又是一位历史主义者。我们也应将他当做一位历史主义者来研究。即使在他的那些优秀的悲喜剧中,莎翁也创造出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同时还以戏剧的形式书写了历史。请看大学外文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论家王宁的解读。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长期以来被为世界文学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正如本·琼生所指出的,他“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时代”。我想再加上一点,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戏剧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或者说是一位历史主义者。他并不像那些专业历史学家那样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用一种有选择的和寓言的方式重新书写了历史。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比历史档案里记载的真实人物还要真实可信的原因,这也正是莎士比亚的艺术力量之所在。
莎士比亚早在1590年代就开始创作《理查三世》和《亨利四世》这些历史剧了,这绝非偶然。他对历史确实有着特殊的偏好。尽管他后来转而写作悲剧和喜剧,也仍未忘记书写历史,即使他笔下的历史并非是那种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却是一种历史叙述,或一种“文本化”或“戏剧化”的历史。
作为一位艺术家,莎士比亚显然将历史审美化了,甚至他的一些历史剧都是用诗体写成的,例如《理查二世》就是用诗体写作的,极具抒情特色。直到1590年代后期,他才在《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的写作中,引入散文体的喜剧因素。有学者认为,莎士比亚在这些剧中,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这些人物远比现实中的人物更为复杂和丰满,达到了他的成熟作品中所体现的叙述多样性。但我认为,莎翁对历史的叙述不止于他的历史剧的写作,还体现在他的优秀悲剧和喜剧的创作中。这些剧作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形式的历史叙述。在这些剧作中,作者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不仅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也创造出一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尽管我们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他的这些历史叙述并非于真正的历史事件记载,但它们却是一种“文本化”或“戏剧化”的历史叙述,因为他首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艺术的语言和手法创造了历史。
《哈姆雷特》是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一部莎剧,广大读者和戏剧观众都认为这是莎翁创作出的最伟大的一部悲剧,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这部剧作的情节始源于一则丹麦传奇故事。莎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法,对现有的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加以和再创造,重新书写了那段历史,并且创造出哈姆雷特这个具有魅力的人物。可以说,经过莎士比亚的创造性艺术加工的这个王子,比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真实的王子还要丰满和令人难忘,甚至这部悲剧中的所有其他人物,比当时任何一个真实的人物都更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征。
在当今的中国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中国学者对新历史主义的教义十分感兴趣,且大力介绍推广,但另一方面,却很少去研究莎翁的历史剧,更不用说他的悲剧和喜剧中的历史因素了。也许他们忘记了这一事实,美国的新历史主义家大都是从研究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戏剧作品起家的,他们研究的重点就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其他作品中的历史因素,因而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创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虽然这一历史叙述并非全然于当时的历史事件的记载。
虽然当时和后来的许多作家试图重新讲述哈姆雷特的故事,但却是莎士比亚以其卓越的戏剧艺术和超凡的历史叙述赋予这一传奇故事以强烈的时代,从而创造出一段“戏剧化”的历史和的哈姆雷特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即使在他的那些优秀的悲剧和喜剧中,他也带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去重新书写过往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也许具有意味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真实的国王、和王子早已被人们遗忘,而哈姆雷特和他的父母及那些的名字,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诵。因此当我们今天纪念莎士比亚时,不仅要珍视他的伟大艺术成就,同时也要钦佩他创造历史的超凡力量。
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直到20世纪初以来,他开始对中国戏剧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名字随着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其后,中国思想家严复于1894年、1897年,梁启超于1902年,鲁迅于1907年,都在译作中简略地提及他,但在当时并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中国读者和观众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了解,最初始于阅读兰姆的《莎士比亚乐府》。但中国学者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翻译和改编莎剧。由于莎剧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些距离,中国知识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改变旧社会的思想家,因此他们从易卜生那里获得的多于从莎翁那里获得的。中国虽然有着庞大的莎学研究者队伍,但真正能够与国际莎学界平等对话者却寥寥无几。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引进,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发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对我们的当代戏剧和影视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与的莎学研究相比,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确实不够全面。但具有悖论意义的恰在于,在今天的中国电视荧屏上,我们很容易看到许多胡编乱造的“历史剧”,这些十分冗长的历史剧虽然也用了真实人物的姓名和事件作为基础,但往往用一种后现代“戏仿”的手法加以再现,在这些流行的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电视剧中,大多是描写历史上真实的王公贵族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关于王公贵族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不可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原因就在于编导们缺乏一种真正的历史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们更带有戏仿式的后现代态度,而缺乏深厚的历史感。他们更注重商业上的成功,而非艺术上的精雕细琢。这些电视剧仅满足于取悦普通的电视观众,而非旨在提高他们的文学艺术和历史意识。当然,扮演这些剧中主人公的演员可以很快成为明星和巨富,却无法成正的艺术家。
我偶尔也被邀请参加讨论这些剧作,但我时常提请这些编导去阅读一下莎翁的剧作,或观赏莎剧的演出,尤其是那些有着厚重历史意识的悲剧和喜剧。我发现这些编导们虽然不一定读过莎翁作品,但大都知道他的主要作品及人物名字,因此他们也许会从莎剧中获得一些启迪。但他们并没有认真研读过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更谈不上把握马克思所描述的“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之真谛。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至少在中国仍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跳蛋门事件完整照片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