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汇报材料> 文章内容

论文]大陆、美国、电视剧产业链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4-17 22:50: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国家出台的《电视广告管理办法》(简称61号令)于今年元旦起实施。61号令对播放商业广告,特别是电视剧中商业广告的时间和频次进行的严格势必影响原有的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如何调整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以实现稳定盈利,成为当前电视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把大陆原有的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与相对成熟的美国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和与大陆文化地缘关系相对接近的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从电视产业链的上游(生产制作)、中游(营销)、下游(衍生产品开发)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当前大陆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的调整提供有益参考。鉴于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对电视剧市场的高度垄断,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以TVB模式为例。

  美剧的生产遵守以下“工序”:情节设计——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与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流水线式的生产流程配以灵活的边拍边播制和“2.0淘汰制”有效降低了制作风险,并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为后续产品的营销打下良好基础。

  TVB也实行边制边播的方式,但有所不同的是实行双轨交替制作。节目制作分A、B两条生产线分头分段进行:A生产线制作完成后立即,并同步收集受众的信息反馈,根据受众反馈,节目部对B生产线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实现节目与受众的互动,制作的高效率。双轨交替式制作模式的核心在于TVB庞大平台的所有通道都设置有观众反馈收集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快速收集包括各种收视数据、网络评论、点击率、观众等反馈资料。

  富于弹性的制播模式使得电视剧制作具有高度性。美剧的单集故事相对,采用“人物串场”手法,编剧可以根据变化进行跟进式调整。弹性模式催生了《Friends》等“长寿”的“系列剧”。从营销角度来说,此类肥皂剧制播周期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使得各电视网能够自己制作;广告费虽较低,但薄利多销。而从品牌经营的角度来分析,“系列为王”的策略使得此类剧集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号召力,而非转瞬即逝的“快速消费品”,具备了“外延性”价值的电视剧的广告价位往往会迅速飙升,而方自然会追加投资延长其寿命。

  相比之下,大陆电视剧的制播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在出现定制剧和自制剧之前“注重受众反馈,实现精准营销”的概念鲜有提及。而随着市场的规范化以及受众细分的深化,特别是61号令后,售卖双方对高效、准确性的要求提升,式的电视剧将是一大发展趋势。目前看来,以自制剧的化为突破口将有可能拉动整个产业的制作模式转型。

  美国和TVB模式另一个高度类似的特点是对电视剧制作人员尤其是编剧的重视。就美国而言,编剧处于制作环节的主导地位:他们决定故事的和细节,拿高报酬,成熟之后还可能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概而言之,美剧的内容生产环节呈现出“强编剧,强导演,高质量”的特点。TVB则实行一揽子签约计划,拥有众多签约的监制、编剧、艺员,并设有各种训练班以发掘有潜力者,通过一揽子计划实现制作班底的统一调度,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用。

  大陆的电视剧制作则呈现“弱编剧、强导演、高偶然性”的特点,导演处于绝对核心地位,编剧处于弱势。这一状况置于中国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及特殊的媒介生态中,往往造成重营销轻剧本的不对称结构,最终导致营销活动虽能完成,但参与主体却难言满意的低效率局面。虽然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剧制作单位已成立剧本策划部,但由于“国内年轻编剧选拔机制缺位、作品版权困难、编剧信息闭塞和报酬偏低等原因,剧本市场仍存在着高质量剧本缺乏和制作公司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①,这无疑从产业源头上埋下了不良基因。

  美国以及TVB目前对版权价值的认识和都走界前列,为电视剧节目的多次售卖以及价值增值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品版权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