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世界期刊刊载中国科幻小说 科幻热传导海外

※发布时间:2018-7-30 2:03: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作家两度摘得科幻雨果,国际学术期刊专栏刊载中国科幻小说,海外学界研讨科幻“中国流派”……这些年,中国的“科幻热”传导海外,引发世界“同频共振”,进入与世界互动的“黄金时代”。

  积蓄多年势能,中国科幻绚烂绽放,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对技术的思考,对人性的体察,对审美的求索,对未来的想象。

  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中国科幻,如何继续讲述迷人的中国故事?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还会带给怎样的惊喜?

  从寂静无声到大放异彩,中国科幻“被世界发现”背后的隐含逻辑是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的好奇。日前在举行的一场国际科幻高峰论坛上,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如此解读中国科幻风靡海外的时代背景。

  中国科幻曾经只是读者茶余饭后的消遣。老舍的长篇科幻作品《猫城记》上世纪曾被译介到欧美和日本,回声寥寥。伴随当代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地位提升,《三体》海外出版以及大批中国科幻作品进入视野,这种“被动式”得以扭转。

  “外国读者从这些优秀作品中看到中国人想象的边疆,看到中国对未来的构想、中国人的世界格局。”姚海军说。

  2001年以来,中国科幻作品外文版本发行超过100种,语种超过10种。随着《三体》多语种海外出版和创纪录的发行,中国科幻旋风从、西欧的发达国家刮到不少拉美新兴发展中国家。

  在《三体》效应带动下,不少国内文化出版机构“借势出海”,开拓海外推广渠道,把更多中国科幻作品推向国际舞台。科幻作家陈楸帆介绍,美国知名科幻《克拉克世界》2015年起开设中国作家专栏,迄今刊载30多篇中国科幻小说,有力提升了中国科幻作家群体的国际认知度。

  透过科幻阅读,世界得以倾听中国的心跳,因共情而共鸣。而帮助外国读者打破语言藩篱、破解“中国密码”的,正是科幻。

  《三体》斩获雨果,出色的英文翻译功不可没。一些英语读者感叹,刘宇昆的译作畅如流水,读起来“更像原著”。

  在刘宇昆看来,翻译是对语言的再塑造,也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不断追寻和重塑的过程。而与作者产生共情、心灵相通,“能在头脑里听到他们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精准传递原作的思想情感。

  这一观点得到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副克里斯托·赫夫的认同。她认为,鉴于跨文化的复杂性,科幻作品未必采取直译,但一定要于原著的内核。

  中国科幻文学的繁荣激发了不少海外的翻译热情。科幻研究学者张峰就发掘了一名自发翻译钱莉芳科幻作品《天意》的年轻海外。如今,这名高中女生已经成长为刘宇昆翻译团队的重要。“如果这些海外得到更多支持和正反馈,相信中国科幻的翻译范围会更广,水平会更高,也会更突出。”他说。

  姚海军说,中国科幻真正世界,除了需要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探索更有效的海外推广,更要避免浮躁,专注创作。

  科幻萧瑟的年代,大家难免悲观。科幻繁荣的当下,情绪的钟摆似乎又朝盲目乐观的方向摆动。“其实中国科幻的基础相当薄弱。每年产生的小说不过几十部,优秀科幻作品数量也不多。”

  姚海军说,先要夯实基础,发掘培育新人,构建孵化平台,完善评机制,同时加强对国外科幻文化与市场的研究,才能让中国科幻国际化的脚步更自信。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景富说,影视化作为科幻有效的产业化转型方式,承担着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舞台的责任。不少人预测,未来五至十年,超过《战狼》票房奇迹的“爆款”会是一部科幻电影。

  如今,刘慈欣、韩松、何夕我的换夫经历等一批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已经进入影视阶段。由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改编、宁浩执导的科幻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定于2019年初上映,改编自韩松小说《冷战与》、新锐导演李霄峰执导的同名电影正在筹备中。

  中天传媒创始人、科幻制片人滨说,从全球电影市场现状看,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日益审美疲劳。与此对照,一批小投资、高品质、类型化国产电影在分众市场积累良好口碑,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当然,要在短时间内走完好莱坞几十年走过的,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科幻电影面临诸多挑战。缺乏专业科幻编剧、导演,科幻特效制作能力有限,国际合作经验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对接市场困难……归根结底,缺乏专业人才。

  如何打破人才瓶颈?滨说,业内正在筹划设立中国科幻电影学院,着眼构建人才培养、电影制作、推广发行的高端平台,提高科幻电影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人们期待,有朝一日,中国科幻电影以创新的视觉表达,展现国人的想象力、文化价值和气质,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审美可能,讲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韩梁王雅晨)(专特稿)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