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湮灭》:对外星人科幻片的最大

※发布时间:2018-3-24 3:26: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奥斯卡获影片《机械姬》(最佳原创提名/最佳视效得主)导演亚力克斯·嘉兰的近作《湮灭》(派拉蒙出品,目前Netflix上线)严格说不算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却如同他的作一样,绝对以标新立异的风格和另类想象力夺人耳目。

  亚力克斯·嘉兰是一位斜杠导演/作家/视频游戏编剧/电子游戏资深玩家。2014年的《机械姬》(Ex Machina),是这位英国导演对人类与AI交手故事的一次最具性的胜利。足以抵挡像HBO《》(Westworld),或者我们介绍过的Netflix最新科幻剧集《》(Altered Carbon),这类以AI为主题口碑爆棚的娱乐大作。

  近期在上映的科幻片《湮灭》(Annihilation)是亚力克斯·嘉兰又一“杀伤力”巨大的作品。再次了自40年前雷德利·斯科特创造《异形》以来,无数作品对外星科幻片的类似模仿。

  美国物理学家和科学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最近发的一条twitter里说了一句话:所有满足并承认你世界观的创作都叫娱乐,而所有挑战和你世界观的创作则称为艺术。

  自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和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以来,绝大多数影视作品在外星科幻题材的创作上、几乎都集中在对上述开山鼻祖作品的娱乐性翻新上。正如Neil DeGrasse Tyson所言,我们对外星生命的所有想象都符合大众娱乐和审美:外星人会借助人类孵化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碳基生物,它们驾驶并坠毁各式飞船,它们最终的目的是寄生人体或侵占地球。

  斯科特虽然试图在自己的《》后续作品中,探索关于人类起源和认知的哲学命题,然而在40年间,《异形》已经被大卫芬奇、詹姆斯·卡梅隆等大导成功演绎成为一部部以和怪胎视效著称的大众娱乐作品。无论老斯科特再怎么努力,终究无法摆脱大众对于巨资CG视效的和场景的兴奋,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斯科特的两部经典续集:《》和《》都并不如它们40年前的前作给观众和行业带来那么大的震撼。

  《湮灭》改编自科幻作家杰夫·范德梅尔的三部曲,是一部惊悚科幻影片。故事很简单:外星与地球在美国的某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对接,在这个被称为X区域的地带中,动植物包括人类本身以及我们所认知的物理和生物形态,从细胞结构到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嬗变:植物获得人类的外形,而人类的意识甚至的声音都可以嫁接于变异的巨兽身上,海水以固体形态构建出达利般超现实的幻想世界……DNA在分解和融合过程给予人类对存在、对生命和的全新思考。从而构建了对外星生命与自身关系的一种全新意识和哲学体系:所有的进化和融合都是一种自毁的过程。

  视效方面,导演并不是擅长调度CG大场面的类型。他延续了《机械姬》那种规模虽小却具有极精致画面的风格。完全不像以《异形:契约》和《银翼杀手2049》为代表的CG科幻巨制那样、满足观众在视听上的宏大需求和震撼效果。其中很多镜头更像是一个个脑洞巨大的装置艺术展厅,让人摆脱眼花缭乱的特效带来的感官刺激,沉浸于一个个令人感觉陌生、不安、惊叹同时又引发思考的立体化场景。

  尤其是影片最后、故事时的几个场景,在对人类世界既定的认知扭曲中,导演以脱轨的艺术思维,构建了奇异瑰丽又令人惊悚莫名的视觉效果。有着那些CG科幻带来的、饕餮大餐般头晕目眩的饱胀感全然不同的感受:兴奋、和精疲力尽。

  在《湮灭》中,嘉兰不仅通过视觉和声音很直观地构建了一个抽象烧脑的虚拟故事。而且很擅长通过节奏把控故事线和观众,让人有一种观看库布里克恐怖片的感觉——在和间歇中始终充满张力。然而作为一部惊悚科幻片,整体却充满温暖和令人愉快的明亮色彩,与全片女性角色营造的氛围、以及情感纠缠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一部女性引导的惊悚科幻片,有着延绵不绝的意像化压力。引用NYT的一句评论:亚力克斯·嘉兰擅长制造一种亲密的感。

  演员方面,角色不多也很简单,娜塔丽波特曼是唯一的主角。内心戏码和动作戏都很对得起影后的小金人。有评论认为,该片之后,她或许是继《异形》西格妮·韦弗(雷普莉)和《未来战士》琳达·汉密尔顿(莎拉康纳)之后,新一代的科幻片。

  《湮灭》让人想起2016年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那部令人耳目一新的《》(Arrival),或者今年Netflix最新的脑洞作品《科洛弗悖论》(The Cloverfield Paradox)。前者无需赘言,好评来自打破了此前无数同题材类型片对于外星生命的想象,了关于时空的新解读。后者讲述了一艘飞船在修复粒子加速器的过程中发生事故,粒子在两个维度上互相作用,时空结构出现裂缝,两个维度争抢同一个时空。于是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现实,飞船奇异地在两个平行的维度中存在,一切都开始混乱。虽然就电影而言,视效和演员都基本三线水准,但单从脑洞来说,《科洛弗悖论》总算终结了太空历险故事必须打怪杀异形的思维定式。

  科幻和英雄类型片靠视效拉票房是大众娱乐市场所趋。然而视效之外看了开头能大致猜出结尾的老旧套也着实让这类电影越来越吸引力。甚至于近来看的作品中,几乎未界都要照搬《银翼杀手》的后现代赛博世界景观:反乌托邦社会、朋克重金属、霓虹街灯和飞行车……

  而《湮灭》、《》和《科洛弗悖论》这类新类型科幻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是因为极大和更新了我们约定俗成的对外星生命、人工智能等题材的认知和想象力。基于这些想象力基础上的视效和音效也自然来得不同凡响和极具冲击力。

  一直不看好虚拟现实的斯皮尔伯格,拍了一部堆砌着80年代所有科幻片元素的VR游戏故事《玩家一号》。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位70多岁的导演会不会玩VR游戏。

  47岁的亚力克斯·嘉兰确是一位狂热的视频游戏玩家,甚至还为几款游戏写过剧本。对于虚拟现实,导演表示是因为喜欢电子游戏才意识到VR。并且认为,VR更适合视频游戏而不是电影叙事。因为在游戏中,玩家以第一人称控制视角,视线不会失控因此也不太可能引起眩晕。而对于VR电影,嘉兰坦承不知道如何执导也并不打算尝试,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移动镜头才能观众始终不摘下VR头盔。

  《湮灭》据说会引进国内。不知道会否像《机械姬》或者《》那样至少被一部分观众接受和喜爱。因为相对两部作品而言,《湮灭》的弱点似乎正因为太艺术和抽象而欠缺娱乐性,有可能导致观众对那些清新同时又颇为烧脑的科幻概念兴趣和理解力。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