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成为假期最受欢迎电视剧《父母爱情》的魅力在哪?

※发布时间:2019-5-20 21:28: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统计的是过去的寒假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结果不是偶像剧也不是玄幻剧,而是首播于2014年的《父母爱情》。过年回家时,很多人发现几家不同的都在该剧,并且收视成绩都相当不错。直到今日,仍旧有卫视在黄金档或者白天档该剧;也有网友发现,学习强国APP也上线了此剧。

  《父母爱情》改编自刘静的同名小说,由知名导演孔笙执导,郭涛、梅婷、刘琳、任帅等人主演。2014年作为开年大戏在央视一套首播,收视率节节升高,最高收视率突破3%,在当年就形成了“全家追剧”效应。央视一套完结之后,各大卫视就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这几年未曾断绝。《父母爱情》的微博2014年之后就停止更新了,但还是有很多观众看完剧后到微博上留言。《父母爱情》为何能够赢得如此多观众的认可?

  《父母爱情》讲述的故事并也不复杂,它再现的是一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资本家小姐安杰(梅婷 饰)经组织介绍,与根红苗正大字不识几个的海军军官江德福(郭涛 饰)相识。从1950年代的相遇相知到1960年代的相爱生子,再到1970年代留守岛中患难与共、1980年代的退休回城,再到1990年代的鬓角发白,两人相伴一生。

  单看这样的故事梗概,似乎不大容易让年轻人感兴趣,毕竟时下的都市情感剧和言情偶像剧,都是帅哥靓女、香车豪宅、纸醉金迷,风格无一例外是浪漫唯美、精致小巧,就像一块块甜腻的马卡龙。观众喜爱一时新鲜,会吃马卡龙解馋,但没有人会将马卡龙当做正餐,一日三餐地吃。相较之下,《父母爱情》就像一碗白米饭,乍一看太普通了,你轻易就会忽略它。但它倒有一种魅力,闲来时无论从哪一集开始看起,都可以不知不觉、津津有味地看下来。

  于我而言,这一魅力源于一种习焉不察的日常感和真实感。甜腻的爱情偶像剧是造梦,观众都知道那是梦,因为梦里童话般的一切都与现实生活无关,观众找不到对应;因此,梦固然美轮美奂,但它的审美快感也必然是短暂的。《父母爱情》与梦无关,更近乎现实和生活本身,它或许并不精致不唯美,却是我们永远的此时此地。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故事轻易就让我联想到我的父母——哪怕他们的爱情与剧中并不一样。

  只是日常生活的真实感该如何营造?《父母爱情》提供的一个样本是,“累积”,种种琐碎细节的累积。虽然这部剧是按线性的时间顺序展开的,但真实感并不能单凭“开端-发展--结果”抵达,它还需要“一些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人物,事件,场景,一些声音,某种气味,阳光,阳光里的灰尘,诸如此类,琐屑,断续,没有逻辑,可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以呈现出《父母爱情》中那个平凡的空间、那些平凡的人物、那些平凡的日常。

  《父母爱情》中,累积起日常的,首先是某种类似阳光、气味等琐屑、平淡、零散的人事细节。就比如剧中的咖啡,它是安杰小资情调的体现,是她与江德福文化差距的一个体现,也是江德福爱安杰的一个。第一次江德福到安杰家做客,安杰把茶换成了咖啡,就是想看看江德福的窘态,江德福果然喝不习惯;后来两人约会,江德福也是带安杰到苏联咖啡馆;再到后来在小岛上,江德福误会安杰与画家夏老师的传闻,不向客人打一声招呼赌气进了屋,“我买的咖啡,是给你喝的,不是什么混账王八蛋可以喝!”……一个咖啡细节不动声色地贯穿全剧始终,剔除它看似并不影响故事的主线,可恰恰是类似微妙的小细节,让两人的爱情有了日常的质地。

  累积起日常的,还有种种常见的矛盾。一开始是夫妻俩出身差异、文化程度悬殊导致的夫妻矛盾,后来又是姑嫂、亲子、邻里等之间的矛盾。但《父母爱情》并没有陷入以往年代剧或家庭剧“婆媳矛盾”“姑嫂冲突”“妯娌”“兄弟反目”等恶俗狗血的窠臼,所有矛盾都是细碎的累积,它们也终究是细碎的,很快便又化解到生活中去了。

  因此,虽然安杰与小姑子江德华一开始隔三差五也会有一场小冲突,但它给观众能带来的不是“家斗剧”的紧张和,而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因为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矛盾,它让人左右为难又哭笑不得,但底子都是爱,最终又让人释然。就像孔笙导演自己说的,“这个家庭样样都有,谁也不能要求他们免俗,但再怎么样,那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本剧的重点不在这些‘家斗’,而常好玩的这么一家人,如何吵着、笑着、欣欣向荣地度过了几十年。”

  日常感和真实感是观众接受一部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剧集表达的意图才得以可能。《父母爱情》打动人的,是剧中的父母爱情。

  爱情是影视剧中最热门的主题之一了。只是影视剧中的爱情,要么是造梦式的爱情,就像现在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与石天冬这一对,一个内心有创伤的都市女性,有一个帅气、温暖、体贴、善良的白马王子守护她身旁,以温暖治愈她。微博上已经有无数网友在为杨祐宁这个角色痴狂了。另外一种爱情是式的爱情,它体现的是爱情的鸡零狗碎、千疮百孔以及巴别塔困境,无论是苏父苏母,还是苏明哲夫妻、苏明成夫妻,只会让观众徒增对婚姻的恐惧。

  这是影视剧中通行的两种爱情模式,它于大部分观众而言,都是“不及物”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爱情,其实是在二者中间,它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应是让观众的情绪某个极端,他们对于爱情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爱情阈值或者增添他们对爱情的恐惧;而是能够引导他们,哪怕是平凡普通的人,是否也有赢得美好爱情的可能?

  《父母爱情》没有将父母的爱情唯美化了,甚至一开始父母的爱情是残缺的。像安杰和江德福,都不是完美的人。在那个年代,安杰是出身不佳的资本家小姐;江德福虽然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但他文化水平不高,形象一般,还离过婚。两人结婚时,江德福是出于爱意,安杰并不尽然。喜欢浪漫、具有文艺情怀的她,起初看不上大老粗的江德福;她选择江德福,或多或少也有一种功利需求,通过婚姻帮助整个家族摆脱资本家的身份,给安家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

  只是完美的爱情,并不是因为它有一个完美的开端,不是因为爱情中的两个人是完美的,而是两个人因为爱对方,一点一点地成为对方需要的更完美的人。《父母爱情》的难能可贵和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为观众呈现了这一过程,呈现了一个原本并不完美的爱情,是如何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慢慢变成完美爱情的。

  像组织一开始碍于安杰的身份,并不同意江德福的婚事,但江德福为了与安杰结婚宁愿脱下军装回农村老家种地,也不惜放弃晋升的机遇;婚后他努力遵循安杰的生活习惯,乖乖地当起了“三洗丈夫”……而安杰虽然是资本家小姐,但傲而不骄,在嫁给江德福之后,种种家务活得干得干净利索,很快就适应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为了江德福来到偏远荒凉的海岛并适应了艰苦的海岛生活……他们一点点地对方,一点点地适应对方,最后一点点地成为对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爱欲泛滥却又普遍爱的时代。你看市面上种种甜宠剧或者广告宣传,为我们呈现的都是一种完美爱情的态势,一见钟情、天雷勾动地火,然后就是爱得、非你不可,宠溺的细节则体现在男方为女方的各种买买买上。因此,经常在弹幕上看到说,“这部剧又激起了我的少女心”,每个人都少男心少女心泛滥,都在期待着那种百分百匹配的爱情,一劳永逸地地荒了。

  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不约而同地爱了,我们在根本上忘却了:爱情从来都是需要经营的,平凡的生活也需要用心经营;那种严丝合缝的完美爱情并不存在,想要完美就需要我们进行种种修修补补,这里我们为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对方让一步,那里对方为我们改一点。但我们在失去经营的能力,失去为爱改变、为爱行动的能力,我们要么在焦急等待中感慨真爱难觅、幸福难寻,要么成为婚姻围城里的困兽,觉得婚姻真是一座坟墓。

  这就是《父母爱情》打动观众的奥秘——它是送给所有普通人的一堂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平实教育课,它打破我们对于父辈爱情的,促使我们反思偶像剧爱情观,教我们洞悉美好爱情的奥秘,抚慰我们内心深处的爱情焦虑,缓解我们对于婚姻围城的恐惧……从这部剧中我们收获的是拥抱生活和热爱生活的勇气,激起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因此它常看常新,百看不厌。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