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古装言情剧爱情戏岂可“全是套

※发布时间:2017-9-11 12:52: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图片说明: 自以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堪称网络上的焦点,从主角的一颦一笑到“服化道景”均受到了观众的高度关注。然而,该剧剧情并未逃脱“为甜蜜而甜蜜,为虐心而虐心”的爱情戏套。图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海报。

  网络播放总量已超20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数亦接近百亿次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天迎来大结局。此剧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同时,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奇缘,让无数追剧观众跟随情节时而感到甜蜜,时而陷入悲痛。只是,有影评人指出剧情用“三生三世”作为线索,看似充满新意,其实并未逃脱“失忆梗”等常见的套。

  近年来,荧屏上的古装言情剧不仅演来演去那几张脸,故事情节也经常“撞脸”,看起来越来越“类似”———“爱情一定被宠溺,成长皆由逼”,推动情节的“标配”包括的反派女配角、反对的长辈、各种阴差阳错导致的等。重要的事情得说三遍,可套化的故事说三遍,观众难免腻烦。更有甚者,某些爱得、哭得感天动地的“爱情戏”,由于缺少细腻的内心展现与合理的情节推动,总难以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和长久的回味。

  自以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直是网上的焦点,无论是主角的一颦一笑还是“服化道景”,无一例外地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从细节上看,剧组下了不少工夫。比如由张叔平等知名设计师操刀服装,从缁衣素服到华冠锦服都称得上精致古朴。夜华和素素成亲时手拿树枝,一为子孙兴旺且具辟邪之意,二是象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琴摆放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演员杨幂弹奏古琴时左手按弦取音,右手弹弦出音……可见传统礼仪亦属考究。

  然而,“为甜蜜而甜蜜,为虐心而虐心”的爱情戏套痕迹也不可谓不明显。剧中,白浅确认夜华本是个百姓的妖兽时,抛出句“你不负我,我便永远不会弃你”,借此表达爱情的;从小喜欢夜华的素锦,以“安抚四海八荒”为由嫁给了夜华的爷爷天君,之后被天君赐给夜华当侧妃,她逼夜华挖去心爱之人的双眼,使男女主人公肝肠寸断。尽管故事是一波三折的,但明眼人能看出逻辑存在问题。观望近两年来热播的古装言情剧,从《花千骨》《锦绣未央》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行事不讲原则、外力作梗主角等屡见不鲜,剧里鲜见爱情自身焕发出的能量。

  可为何,套满满的古装言情剧网上网下广受追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说:“剧中呈现的可能性,或许对应了当代都市人尤其是女性处境的不可能性,暂时起到了一些弥补情感的作用,观众靠此类影像营造出的幻境打发时间。但是,消闲完以后,这类影视作品并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意义。”事实上,诸多同类剧以粉丝基础庞大的网文作为依靠,然而不少网文因创意匮乏,内容频频“撞车”。“一个优秀文本的诞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素材、经验积累,凝聚了作者的苦心。倘若影视剧常以批量生产甚至抄袭的作品为蓝本,显然无益于文学、影视乃至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段怀清说,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以外,能人对生活更深入思考的作品也不应缺席。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爱情叙事具有高雅的生活品味和文化趣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有言“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说的正是才子佳人小说。皓月清风、画堂绣阁的生活场景,多才多艺的才子与兰心蕙性的佳人的缱绻恋情,构成了此类故事的模型。小说中男女结合是私下相悦,爱恋也靠文人的雅好,主张摒弃门第观念、勇敢追求真情,多历后终成眷属。

  的中产阶级的情感、审美及文化,其中某些内容仍有与当代生活对话乃至对接的可能性。以《玉娇梨》为例,男主人公苏友白曾说:“婚姻为人生第一件大事,若才貌不相配,便是终身一累,岂可轻意许人?”为寻佳偶,他宁可丢弃富贵,也不愿迁就吴翰林、杨巡抚的招婚。这反映了理想化的“爱情至上观念”,但对个人情感选择超越观念的,却不乏时代意义。女主人公白红玉,对力量具有高度自信,与才子比试才华时能让其自叹弗如,体现出爱情里“才智”的重要性,以及男女在性别上的平等。在这类作品中,才子佳人追求彼此婚恋,可当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一般不采取跳崖、殉情等极端行为,而是以颇为明智的方式化解。段怀清说:“这种存在于文学叙事里的‘现实’强调伴侣间的互相忠诚,共同的价值观是产生感情的基础,又主张遇到长辈反对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比影视作品里常见的出轨、婆媳争斗的套,似乎更能彰显与智慧。”

  放眼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过几千年时间沉淀下来的诗词小说或民间故事不乏独特、多元的爱情叙事。如《梁祝》女子无法接受教育的不合理现象,描绘了青年男女建立在同学关系上的爱情,《孟姜女哭长城》直指中国古代制度下的社会现实,夫妻长期分离,思念之苦的妇女赶制寒衣并千里迢迢去寻夫,还有《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无数触碰现实命脉、反映真挚情感的作品。它们的起承转合各具逻辑,尽管也有外力作梗,但亦强调恋自己的相处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故格外动人,后世不少文学作品都有上述传说的影子。

  珠玉在前,我们不禁要问,眼下千人一面、套满满的古装言情剧,除了收视率、点击率,能成为时代的缩影,予以后世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