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心引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这部被誉为影史级太空电影的佳作让导演阿方索•卡隆名声鹊起。实际上这位墨西哥大帅哥早已很多年之前就享誉国际,这位来自墨西哥的导演,让全世界观众感受到墨西哥电影人的魅力。 如今的拉丁美洲早已没有了当年《百年孤独》中的那种原始的奔放,电影最为发达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都经历了上的动荡和随之而来的对电影业的性打击,也同样经历了最的经济危机的烈火涅盘。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拉美地区形势趋于稳定,左翼力量重新崛起,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影人压抑多年的热情爆发、,拉美的电影事业的振兴有目共睹。大量拉美裔导演进入好莱坞,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墨西哥三杰,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与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不一定比诸葛亮强,但论打架一定完爆卧龙先生,更何况三个知名导演。有意思的是,三位不仅是老乡,而且常好的朋友,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从他们相遇那一刻开始,就注定着各自不平凡的友谊。如今三位都是鼎鼎大名的国际级导演,让很多影迷好奇的是,他们三个是如何认识,如何产生友情,互相帮助迎来各自最辉煌的时刻。 下面就来揭露一下三位的友情之,包括很多趣闻、,都是来自每位导演口中的好友事迹,了解一下没有阿方索•卡隆就没有《塔》;吉尔莫•德尔•托罗这位恐怖片粉丝实际上是个胆;《环太平洋》中有部分片段是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完成的….
1、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出生于墨西哥城,这位小时候的梦想有两个:导演和宇航员。不过后来听说要想成为宇航员就必须参军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一心一意的钻研电影。12岁那年,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台相机,从此开始通过镜头看世界。阿方索小时候没有什么朋友,只喜欢看电影,每次他跟妈妈说去朋友家玩,其实都是偷偷跑去一个人看电影。他家附近还有两个电影工作室,小家伙没事也泡在那里,并结实了一些圈内人。
后来阿方索考入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电影系,墨西哥很多著名电影人如豪尔赫•菲诺斯(《大街》)等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但阿方索•卡隆没有完成学业,。因为他有一次拍摄了一部英文短片,当时学校拍摄外语电影因此被。但后来阿方索•卡隆声称学校当时并没有他,而是自己主动撂挑子:幸亏哥闪得快,还退了一半学费。 辍学之后阿方索不得不进入国家博物馆的传达室工作,1982年被大学校友推荐到墨西哥Televisa,这下救了在门房里混日子的阿方索,在先从场记做起,两年后就担任助理导演,最后开始执导一些小短片和电视节目。的生活延续到了1990年,当时的他的兄弟卡洛斯•卡隆((著名编剧,墨西哥最著名的影评人安娜丽莎的丈夫))写了个剧本,并从墨西哥电影学院争取到及其微薄的资金,但缺少一个导演,就找来了自己的哥哥担任导演,拍了阿方索的作长片《爱在歇斯底里时》,这部电影后来位列墨西哥百佳电影第87位。该片的成功让阿方索•卡隆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并把他邀请到美国工作。 在美国阿方索也是从电视做起,原本摆着他面前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梅格·瑞恩和马修·博德瑞克的《为你疯狂》(后来这片给了格里芬·邓恩,97年才公映),但当他看到《小公主》的剧本时就毅然决定先执导这部。虽然《小公主》是一枚票房哑弹,却获得了几项奥斯卡提名,顺便改变了阿方索的命运(罗琳是《小公主》的超级粉丝,是她钦点阿方索执导《阿兹卡班囚徒》,在接到剧本之前,阿方索一本原著都没看过,阿方索本不打算执导,但华纳许诺给他充分的创作权,包括外景地选择)。
2.吉尔莫•德尔•托罗 吉尔莫•德尔•托罗出生在瓜达拉哈拉的一个家庭,从小就被认为是电波系,四岁的时候就曾因打算在棺材里睡觉而被虔诚的父母认为这是一个被眷顾的孩子,为此还在圣诞节煞有介事的搞了一场驱魔仪式。
事明,他这种怪咖的兴趣趋势更像是一种天赋,让他在幼年时期接触了很多界中的边缘文化,比如日本特摄片、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等等。吉尔莫的童年就是在这种下度过的,的式教育没有小家伙的另类口味,让这种幼时的兴趣逐渐成长为一种执念。 吉尔莫接触电影很早,早在8岁的时候就被卷入拍片,在片场与化妆特效大师迪克•史密斯(《驱魔人》、《莫扎特传》)学习化妆。成年后他专门从事化妆特效工作,这行一干就是10年,期间成立自己的第一个特效公司Necropia,还导演了十多个短片,包括为Televisa的恐怖剧集设计一些情节。吉尔莫还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国际电影节的创立人之一。 他的第一部作品《银爪》引起了米拉麦克斯的注意,并未到投入3000万美元拍摄《变种DNA》,那年他33岁,至此了自己的好莱坞之。 3.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这个有着绕口名字的墨西哥人出生于墨西哥城(冈萨雷斯是父姓,伊纳里多是母姓,西班牙命名习俗),从小家境优越,后来顺利考上伊比利亚美洲大学,主修传媒。毕业之后他进入墨西哥WFM担任主持人,他主持的摇滚乐栏目深受年轻人喜欢,并一跃成为墨西哥头号DJ。在他25岁之前,他的人生与电影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1987年,亚利桑德罗开始尝试执导音乐录影带,并在随后两年一共拍摄了6个音乐短片,并开始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跟着波兰戏剧大师Ludwik Margules学习戏剧,并前往缅因州和编导课程。在90年代初期,他制作、执导了不少电视节目、广告和短片,直到1995年亚利桑德罗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ZetaFilms,当时旗下汇集了七名年轻导演。在寻找剧本的过程中,他结识了编剧吉勒莫•阿里加,两人意趣相投,开始筹备一个关于墨西哥城的短片集剧本,改剧本写了3年,易稿36次,最后只保留了其中三个故事,这便是后来的《爱情是狗娘》,亚利桑德罗的作长片一鸣惊人。
1.相遇时刻:摩擦生热 阿方索•卡隆与吉尔莫•德尔•托罗是一对死党,他们的友谊已经持续了20多年,谈起他们的相遇非常具有戏剧性。1987年阿方索•卡隆在Televisa担任助理导演期间,他负责执导的一个科幻恐怖系列剧《时间的标记》(La Hora Marcada),这个剧集中有很多导演,每人负责一个故事,其中就有吉尔莫•德尔•托罗。在共同商讨期间,身为恐怖作品超级粉丝的吉尔莫一眼就发现阿方索的剧本部分桥段来自于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一个短篇小说,便发生了如下对话: 吉尔莫:这丫是你抄史蒂芬•金的吧。 阿方索:是! 吉尔莫:不过你改编得真棒! 阿方索: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哈哈。 吉尔莫:但过场情节实在太烂了。 阿方索:....... 随后吉尔莫充分发扬了学雷锋,告诉阿方索当恐怖片中出现这种过场的时候应该如何编排,后者听得头头是道,修改完毕之后,阿方索这个剧本得到了的首肯,然而他发现吉尔莫的本子因太糟糕被打回去重写。就这样,二位从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成名较晚,他与阿方索•卡隆第一次相遇是在1996年,当时阿方索正在筹备福斯公司的电影《远大前程》,亚利桑德罗以一个求学者的身份向阿方索请教了一些拍摄电影的问题。据亚利桑德罗称,这次会面意义重大,是阿方索给了他信心,让他有勇气拍摄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之前亚利桑德罗和好友吉勒莫•阿里已经花了七个月的写剧本,在即将崩溃的边缘,一天早晨六点有个奇怪的家伙给他打电话,说这将是部杰作,尤其是第二个故事。 随后十几天这人每天给他打电话商量剧本,亚利桑德罗实在绷不住了,就把这位请到家里来叙谈。第二天此人如约而至,亚利桑德罗一开门发现门口站了一个笑眯眯胖子:你好,我叫吉尔莫•德尔•托罗。然后这位直奔冰箱,开柜子就吃。亚利桑德罗和妻子都吓坏了,因为当天吉尔莫把他们家冰箱吃空了。多年以后两位老友还总拿这件事开玩笑,吉尔莫声称那件事对亚利桑德罗影响很大,乃至他的电影里都是些的人。 亚利桑德罗说接下来的三天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吉尔莫不仅帮他解决了剧本上的一些难题,还帮他把片长从3个小时压缩到两个小时以内,后来这部电影叫《爱情是狗娘》,亚利桑德罗的作一鸣惊人。
1998年,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拍摄《变种DNA》时他的父亲被,虽然后来得以安全,但因种种原因吉尔莫交给绑匪的赎金是最初的两倍,随后吉尔莫全家移民,再加上后来《变种DNA》票房不算理想,那时的吉尔莫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掉光树叶的树,好友阿方索•卡隆正在意大利欧洲拍片,往返于伦敦与意大利之间,幸亏亚利桑德罗陪伴他度过了最的时期,在此期间,两人一同分享痛苦,对墨西哥,自己的祖国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分析,亚利桑德罗加深了自己对他人的的理解,然而将这种情绪全部倾入到他随后的电影中,就像《爱情是狗娘》中三个故事无不深入分析了墨西哥的家庭、孩子的种种和脆弱。 后来吉尔莫在《时代周刊》采访中说道:我是被祖国的非自愿性放逐。亚利桑德罗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后来也带着全家移民美国。而阿方索•卡隆因为拍电影的缘故,索性定居在伦敦。 随后的故事众所周知,三位好友不约而同的在好莱坞获得了成功,镁光灯下他们依然保持的非常密切的联系。后来亚利桑德罗拍摄《塔》,这部电影拍摄周期很长,光是在日本就耗费了一年。阿方索•卡隆和吉尔莫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叙事结构方面,与亚利桑德罗一同将最初毫无主题的剧本和拍摄片段调理的顺风顺水。而趁着这个机会,吉尔莫也开始研究自己的项目。 阿方索透露吉尔莫别看整天与恐怖片为伍,实际上是个胆,尤其是在拍电影方面犹豫不决。在一天晚上,吉尔莫跑到伦敦拜访阿方索,在晚餐时他说出了《潘神的迷宫》的想法,当时吉尔莫还未决定是否要拍这部电影,因为电影的主题过于,怕自己hold不住,阿方索•卡隆则劝说他一定要拍,他认为这将是一部拥有伟大的情感的作品,并且主动担任了《潘神的迷宫》的制片人,亚利桑德罗则担任该片的助理剪辑。
2007年被称为墨西哥电影之年,三位导演分别交出了自己生涯最重要的作品。《塔》让吉尔莫•德尔•托罗出了一身冷汗,电影结束后他不得不向两位好友告辞,回家陪自己的家人,他声称这部电影让他很压抑,很难受。而亚利桑德罗则在自己办公室中看完《潘神的迷宫》后被的几乎哭泣。在第59届戛纳节上三位导演大放异彩,亚利桑德罗获得最佳导演,在《潘神的迷宫》和《塔》放映结束之后,他们一同上台结束观众长达22分钟的掌声,阿方索•卡隆说那个时刻是身为一个电影人最美妙的时刻。
4.竞争关系:场内场外 在一篇中,阿方索•卡隆爆料称是亚利桑德罗主动退出了《塔》代表墨西哥角逐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因为候选名单中已经有了老友的《潘神的迷宫》,对此亚利桑德罗解释道:《潘神的迷宫》要比《塔》好,我确信他一定能获得提名。 当被问到三人之间的竞争关系时,亚利桑德罗说,我们都在不同的领域谈不上竞争,而且我们三个只要有一个成功了我们都高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去不了戛纳(《塔》)。吉尔莫则说,我觉得真正的友谊的标志是宽容。阿方索•卡隆回答的更直接,我不跟他们竞争,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在另一层面上,激烈的竞争却难以避免。在某一年,亚利桑德罗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吉尔莫家做客,后者家摆着全是漫画和模型,就像一个奇幻博物馆,回家之后儿子就不跟亚利桑德罗说话了,小家伙认为自己老爸没意思,很想当吉尔莫的儿子。 5.互相帮助:客串导演 在拍电影的时候,三位好友除了互相讨论剧本,还经常为对方提出,甚至客串导演。《塔》里有几分钟就是出自吉尔莫之手;等到了《环太平洋》中,亚利桑德罗一共拍了十分钟内容,阿方索•卡隆奉献了三分钟,还负责了部分分镜图和镜头走位。而在《地心引力》这部视觉中,吉尔莫也拍了几分钟内容,并且提出了很多视觉效果方面的。
有意思的是,这三位好友虽然私交甚笃,但他们各自的电影风格却相差很远,每人都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擅长的题材,好莱坞评论人曾经说过,三位墨西哥导演之所以在好莱坞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每人的电影类型都代表着当今最炙手可热的题材:技术、奇幻、现实。 1.阿方索•卡隆:技术控 吉尔莫•德尔•托罗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友阿方索•卡隆:他的作品也包括一些恐怖和奇幻题材,但阿方索的东西是波澜壮阔,如果说我的电影是怪味豆,那么阿方索的电影就是奶油馅饼。 就像胖子导演形容的那样,从早期的《小公主》、《远大前程》到后来的《你妈妈也是》和《人类之子》等片,阿方索•卡隆的电影题材多变,但无不拥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在他看来,电影没有大小之分,《你妈妈也是》的制作费只有几百万,到了《哈利波特》直接飙升到一亿美元,直到《地心引力》又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但都不妨碍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宏大的主题和身为一个导演的表现欲。
即便如此,阿方索•卡隆在好莱坞还是属于那种典型的技术控,阿方索对长镜头的偏爱是出了名的,这与他小时候拿着摄影机到处拍培养起来的兴趣有关。在《地心引力》之前,他最长的镜头是9分钟(《人类之子》),《地心引力》将之提高到了16分钟。所谓大制作的电影,只是让一个导演有更多的空间去花大量的去填补视觉效果上的空白。就好比《地心引力》,假如删除那些特效,片中所营造的孤寂氛围和勇气、人性的因素同样值得肯定。视觉效果和炫技一般的长镜头,是烘托蒙太奇艺术的一个手段,阿方索•卡隆认为,一个当代导演不但要掌握讲故事的能力,还要娴熟运用技术为电影的中心服务。 同时,阿方索•卡隆的作品另一大特点就常有感染力的结尾,通常利用结尾电影的主题,比如《地心引力》的结尾,整部电影最明亮的地方,充满了令人激动的意境。甚至包括《潘神的迷宫》,吉尔莫•德尔•托罗承认,自己不擅长结束故事,该片的结局是典型的阿方索•卡隆式结尾。 2.吉尔莫•德尔•托罗:怪兽控 这个胃口很大的胖子曾经说过:假如一个剧本中没有,我是绝对不会拍,我的电影里必须有。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假如出现一部另类的电影,那么十有与吉尔莫有关。他的电影或多或少的带有老式恐怖片的影子,就像《变种DNA》中蟑螂人的在雨夜出现在一个男孩窗前那样,黑色的斗篷遮住面孔,电闪雷鸣下长长的影子,这种手法在上世纪30年代表现主义恐怖片(《诺斯费拉图》、《畸形人》)时期很流行。作为一个恐怖片粉丝,吉尔莫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达到增强气氛的效果。一个电影、奇幻文学的超级粉丝,填补了好莱坞怪兽电影的空白。
他的电影是黑色的童话,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会出现孩子,通过孩子的视角来感受现实世界,其中包含了童真的幻想与现实的,因为他是一个大龄技术宅,是天下宅男的偶像。 吉尔莫在片场是个者,尤其对色彩有着严格的控制,他擅长利用艺术作品来渲染画面的感染力,比如《环太平洋》中的大战,导演借鉴了美国现实主义画家乔治•韦斯利•博格斯的名作《拳击》,在色彩方面大做文章,橙色、紫色、粉红色的建筑背景,着暗色调的机甲与怪兽飞溅的蓝色血液,在此之下的战斗场面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擂台,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是观众,这些元素无不是为了巨人肉搏战的奇观效果而服务。 3.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人性控 阿方索•卡隆说,亚历山大(昵称)的电影里虽然没有和奇幻,但却有无处不在的想象力。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带有典型的拉丁美洲系导演的风格,魔幻现实主义的漩涡里,光怪陆离、怪诞奔放,犹如一场神秘明艳的盛宴。他的导演风格自然而深刻,故事讲究结构,人物关系复杂,笔锋现实但不乏导演天才般的设想。而且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异族情调,他说,我喜欢探索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形成了他作品中颇具深度的表现力。 他也喜欢多线程叙事,它的特点往往是从一个突发事件作切入口,由此引发一系列事件。电影中有多条故事主线齐头并进,人物众多且彼此命运互相。他的命运三部曲无不采用这种方式,墨西哥的昆汀•塔伦蒂诺的称号由此而来。
尽管亚利桑德罗的电影都是现实题材,但他对画面也是严格要求,他的作品颗粒感浓重,画面讲究色彩饱满。比如在《塔》中,三个国家的故事有三种主色调,摩洛哥部分趋于橙色,就像撒哈拉沙漠;墨西哥的部分是偏红色,很明亮的色调;日本的部分是暗色调的紫色。 原刊于时光网删减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