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揭秘与林彪最后一次同登(图

※发布时间:2017-6-19 17:37: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因着杜修贤(晚年的专职摄影师)与顾保孜合作的《红镜头》(红旗出版社2013年版)的畅销,由此还衍生出同一作者的诸如《聚焦红墙:1965—1989国红镜头》《国红镜头: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红镜头中的》《最后七年风雨》等一批畅销书,其中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流传甚广。一说1971年“五一节”的焰火晚会上,林彪竟姗姗来迟,让虚席以待,入席后又视若无人,竟不与毛打招呼,不几分钟即离席一去不返。另一则说这年6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访华,林彪在参与会见并谈话的过程中,竟不顾外交礼仪,独自离席去外间大厅,枯坐一角,直至谈话结束,客人辞别,终未现身。

  这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皆因提供者“现场目击”的身份而似乎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性。然而,人情世故的常识又不能不令读者生疑:这是线月九届二中全会,毛、林交恶是一场严重的斗争。当事者都是阅历深广的家,林彪作为弱势的一方,敢于如此不近情理乃至“”吗?

  为释心头久存之疑云,笔者近日仔细观看了当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及相关视频,得以确认,《红镜头》所说这一切,均系向壁虚构。

  这部纪录片片长25分钟,其中15分钟拍摄的是焰火晚会情景。镜头显示,与林彪是从西侧登上城楼的,在门口迎接的有及几位身着军装的人员,其中一人似为,但因翻拍致影像不甚清晰,无法确认。不同于往常的是,登楼时,其他领导人未随从,似乎是先期到达城楼中央的休息室,与外宾一起等候。与林彪在等人的陪同下,由西侧缓步正中。万众欢呼雀跃之中,毛一直抬手,林则以左手按着未上扣的大衣,右手举着“红宝书”,神情皆甚愉悦。及至正中,在时任礼宾司负责人王海容(的表侄孙女,后升任部长助理、副外长)的引介下,包括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在内的诸多外宾,从休息室依次而出,与毛、林握手。其中有一个镜头所显示的情景颇出人意料:在与总威尔科克斯(这是当年与苏共论战时为数不多的站在一边支持“反修”的斗士,他与的希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屡屡访华的贵宾)握手时,林彪在的右侧,早已伸手待握,孰料威氏并未接应,而是面向镜头,为一背向镜头的人员所引。因镜头随即切换,无法判断威氏是否失礼。

  影片接着展示以毛、林为主桌的主宾席位。“”中有引人注目的“名单学”,相应的还有更直观的“座次学”。1966年国庆庆典时城楼上领导人的站位(以为中心,西侧依次为林彪、、陶铸等中央常委,东侧依次为、宋庆龄、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1969年“九大”开幕式上台的席位(毛左侧为林彪、陈伯达、康生、等“司令部”,右侧为、董必武、等元老),均出自独出心裁的安排,这次焰火晚会的坐席应该也是出自他的安排罢。主桌5人,自东而西依次为:、西哈努克、董必武(“九一三”事件后不久,出任中华人民国代)、西哈努克夫人、林彪。毛与西哈努克交谈,由国人熟识的齐华女士担任法语翻译,其坐席则在董老与西哈努克之间。虽系圆桌,但南面一侧紧靠栏杆,坐者均可面向广场。毛、林非比肩而是相向而坐,虽无显示交谈的镜头,却有显示林彪入席后笑容满面的情景,并非如《红镜头》所言“拉着枯黄的脸”。至于说入席后林彪方姗姗而来,更属虚构。林彪究竟坐了多长时间,观影片而无从得知。估计时间确实不长,盖影片所显示林彪在坐席上的情景,仅一两个镜头。至于说林彪“不辞而别”,多半也是《红镜头》作者的想当然。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以礼花璀璨的广场为背景,主桌上自东而西依次坐的是、西哈努克、(完全背向镜头)、翻译齐华、西哈努克夫人。这镜头显示,林彪与董必武均已离席告退,坐在原先董必武的席位,而紧挨主桌西侧一桌的则坐在先前的席位,与西哈努克交谈(周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通法语)。林、董的提前告退,多半是出于健康原因。邱会作在其回忆录中说到林彪当时正患感冒,而董老则已86岁高龄。看来,这样的先行告退并不具有另外的因素,而勉力出席倒是出于影响的考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