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古装剧在历史方面再将就恐怕要被“剧情式纪录片”取代

※发布时间:2017-5-20 22:25: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纪录片的创作一直都是巧妙游走于真实和想象边界间的艺术创作活动,在尊重事实、尊重观众的观看喜好之间建构出一种平衡,对于现阶段的影视创作而言,是有巨大想象空间而且是大有裨益的。纪录片的创作一直都是巧妙游走于真实和想象边界间的艺术创作活动,在尊重事实、尊重观众的观看喜好之间建构出一种平衡,对于现阶段的影视创作而言,是有巨大想象空间而且是大有裨益的。

  当下的“剧情式历史纪录片”,要么是以某一地理区位为核心讲述前世,如《河西走廊》《东方帝王谷》;要么则是一种“断代史”的呈现,如《楚国八百年》《神秘的西夏》《南宋》。喜欢历史剧,但又被当下的古装剧“看瞎眼”的观众,推荐你们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推出的100集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

  近年来,“大秦”题材影视作品很火。《大秦帝国之崛起》历尽坎坷,终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在历史剧成批退化为古装偶像剧的当下,制作精良的《大秦帝国3》让不少剧迷大呼过瘾。而随着剧方有意推动历史正剧和年轻人的互动,《大秦帝国3》也成为一部准“网红剧”。

  一直不愠不火的纪录片,也没忘了蹭一下这波继《芈月传》之后的“大秦”热。2月底,央视推出了四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喋血长平》,以战国后期规模最大的围歼战长平之战为背景,讲述了长达三年时间中秦赵两国的博弈。事实上,长平之战是《大秦帝国之崛起》的重要篇章,这部纪录片可以在文本上和这部历史剧进行一次对照。

  与一般历史题材纪录片美学风格不同的是,《喋血长平》将相关历史元素与分析用最接近于电影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影片运用大量剧情化的搬演、动画等手段,故事设计精巧,情节跌宕起伏。既有一般纪录片的严谨考究,也有剧情片的戏剧冲突以及电影化的视觉冲击,这种制作思被制片人杜兴称为“历史类重工业纪录片”。

  相对于如今电影生产的“重工业”属性,纪录片一直被戏称为是“轻工业”。言下之意无非就是纪录片资金捉襟见肘、设备简陋、制作粗糙,缺少视觉化冲击和故事情节设计,这也使得纪录片的观看体验一直以来诟病。

  作为历史大国,历史类纪录片一直是纪录片生产的高产类别。从《故宫》《敦煌》《园》,到这两年的《河西走廊》《楚国八百年》《船政学堂》《南宋》《神秘的西夏》《重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一脉重要力量。

  同以往的作品相比,这两年的历史类纪录片在选题、叙事、视听语言等诸方面都融入了一些创新而富有张力的元素,在尊重历史与照顾观众观看体验方面摸索着独特的表述方式。其中,这些创新性的表述方式最重要的实践是“情景再现”手法的全面升级。

  “情景再现”是指纪录片中的一种创作技法,是基于客观事实上的,以扮演或者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重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

  由于历史的不可重演性,历史题材纪录片所表现的绝大多数内容不可能像现实题材或文化题材那样得以被纪录和呈现。而纪录片的本质是一门视觉艺术,这就使得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受众提供具体可感的历史形象成为必要。情景再现,将堙没的历史时光捕捉到屏幕上,从某种意义,为观众提供了精彩的“媒介化的真实”。

  即使是“情景再现”的手法运用到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受到广泛认可,但中国纪录片人对纪录片边界的保守和审慎态度,使得“情景再现”在具体运用层面也各种各样的禁忌。对于真实和严肃性的苛刻要求,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商业化之的不可承受之重。

  以往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因厚重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本身的严肃性增加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的难度,宏大高位、艰涩枯燥的简单叙事方式使得受众对该题材纪录片产生疏离。

  如今,纪录片的市场化在不断推进,在市场导向观念的推动下,新时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叙事形式上,开始更多体现出一种大众化。增加故事性和可看性,用新形式表现“历史真实”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不可回避的议题。

  当下的情境再现手段已不仅仅满足于历史片段、场景的简单模拟还原,更多呈现出一种基于基本史实的建构式剧情化表达,是一种历史时空、历史氛围、历史的营造。有的纪录片甚至出现以情景再现为主体内容,甚至与电视剧美学风格相融合,剧情化搬演之,成为一种“纪录剧”(Docudrama)。

  2016年,一部叫《重生》党史纪录片走红B站,单集播放量超过10万次,评论和收藏量也都累计过万,成为被二次元动漫文化占领的B站的一股。来自弹幕网站的年轻人更是用“既视感”“业界”“第一偶像天团”“教科书里走下来的周男神”等形容词,褒誉这部“建党献礼片”。

  总导演赵启辰在采访时谈到,过去人们一般听到历史纪录片,都会认为是大量的解说词与文献和视频资料的拼贴,即使偶尔有实景搬演,也几乎都是不成体系的走走过场。这次他们一改套拍电影的手法来做纪录片,以全剧情化搬演,全特型演员,还原中国近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巨变。

  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对演员和表演要求严格,不仅要求演员按照台词剧本对话,并且采用同期收声,甚至拍摄了不同的取景和调度方案。

  此外,为了电影化的制作思,制片方不惜用全片预算的四分之一重金请到《纸牌屋3》摄影和灯光团队。从观赏体验上来看,“外援”的助力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无独有偶,纪录片《河西走廊》请到了希腊著名音乐人雅尼来给该片进行主题配乐。该片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5,雅尼的配乐也获得了网友的不少好评。有趣的是,《河西走廊》和《重生》的导演都是建和赵启辰。

  在当下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从过去片段式的情景再现全剧情化搬演,影视剧的制作思维被融入纪录片的创作中,从而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历史类纪录片的商业大跨步。

  而在,纪录剧(Docudrama)的形式已经广为人接受,这是一种传统纪录片和影视剧的一种杂交的形式,其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把现实中已经发生的转换为一个非虚构的故事。在多数情况下纪录剧由演员表演和描绘事件, 拍摄技术遵循纪录电影或者电视的规则,如以远景镜头拍摄表演场景,以近景镜头拍摄对话,以似真的方式布光, 舞台调度符合时代背景等。

  但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纪录剧主张实事件提供一个相当精确的诠释。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基于非虚构的戏剧。在基于非虚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作想象,对选题进行基于基本史实的剧情化处理,并在视觉上比肩一流影视剧,成为当前国外流行的非虚构类节目的创作手法。在这种模式下,许多纪录片被拍出了美剧水准。

  《人崛起》(Barbarians Rising)是2016年美国历史频道推出的8集“纪录剧”,先后在全球185个电视市场。该片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但是从人叛军的视角来叙述。在罗马四周生活着许多崇尚生活方式的部落,罗马帝国将他们统称为“文明世界之外的人”,但是这些勇敢的男女通过英勇和史诗般的战斗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要么通过战斗获得,要么死亡,没有第可走。这场战斗延续了700年,最终摧毁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该片讲述了历史上八次有名的叛乱,每集都以叛乱者为核心人物。比如九岁就发下血誓要罗马帝国的汉尼拔将军,从奴隶到将军并主导人起义的斯巴达克斯,日耳曼部族首领、“被偷走的之子”阿米尼乌斯,来自东方的“匈奴王”阿提拉等。

  在表现手法上,该片采用了解说+专家阐释+演员剧情化搬演的做法。制作水准堪称,情节跌宕起伏,且极具视觉冲击,“纪录片拍得像美剧一样,也是难得”。

  除此之外,历史频道另外一部美剧即视感的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英文名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在2015年末被央视纪录频道引进。此片高明地避免了陷入真实历史细节的琐屑罗列,叙述手法洗练精湛。其中饰演洛克菲勒、J.P.摩根和卡内基等几个著名大亨的演员气度和个性掌握得恰到好处,表演出神入化,把观众自然而然地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

  当下中国影视剧的创作生态乱象丛生,古装历史剧越来越不讲史实,引发槽点无数。与此同时,纪录片却开始尝试使用剧情化的方式增加可看性,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剧在尊重史实方面的某种缺失。

  当下的“剧情式纪录片”,要么是以某一地理区位为核心讲述前世,如《河西走廊》《东方帝王谷》;要么则是一种“断代史”的呈现,如《楚国八百年》《神秘的西夏》《南宋》。喜欢历史剧,但又被当下的古装剧看瞎眼的观众,推荐你们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推出的100集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的宏大历史场景。该片2013年在CCTV-6试播,从2016年8月1日起在CCTV-6每周一至周五午间时段两集连播。目前B站可以看全集。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这种业界对于纪录片创作观念更新的呼嚎正在被落地实施,但从目前的创作水准来看,这种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纪录片要向故事片融合,作为纪录片创作者,要学还太多,不光要学习故事片讲故事的方式,还要学故事片用光、构图、转场等很多方面。

  但此时有些人仍不禁疑问:如果一部纪录片全部都用情景再现、走剧情化的子,纪录片追求的真实性何在?悉数世界影视发展历程,从《火车进站》到《月球旅行记》,从长镜头到蒙太奇,与戏剧之争一直在影视发展史上相伴相生、相爱相杀。

  现阶段,讲故事方法和技巧的缺失仍然是中国纪录片大众、市场的致命短板。随着传媒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以及诸多跨界融合内容产品的出现,我们理应对纪录片有更加包容宽泛的理解和认识,毕竟“纪录,不等于记录,也不完全等同于真实”。

  纪录片的创作一直都是巧妙游走于真实和想象边界间的艺术创作活动,在尊重事实、尊重观众的观看喜好之间建构出一种平衡,对于现阶段的影视创作而言,是有巨大想象空间而且是大有裨益的。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平台之一,“内容+”生态瞭望者,全景呈现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产业图景,解码现象级内容产品的指数级估值,重构影视产业跨界连接符号,致力成为影视行业话语空间观察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