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莎士比亚历史剧第一四部曲 又臭又硬的理查三世

※发布时间:2017-5-25 14:50: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不过,理查三世颇有自知之明:既然颜值太低而无法混迹情场,就只能去为王冠拼杀;既然离尚有一段距离,那就按部就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去。]不过,理查三世颇有自知之明:既然颜值太低而无法混迹情场,就只能去为王冠拼杀;既然离尚有一段距离,那就按部就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去。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比较出名的,自然是由《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组成的“第二四部曲”。年初来京沪港巡演的,是少了《理查二世》的“王与国”系列,按演出方的说法,将重点放在“一个人的改变与成长”,但无论怎么说,观众还是忘不了标题中的“王”与“国”。再看当年为烘托伦敦奥运会的文化气氛,英国重拍了这个四部曲,标题是“空王冠”,颇有“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意思,但从亨利四世到亨利五世,依然上演着“都说神仙好,唯有忘不了”。真要体现王冠之“空”的,恐怕还是莎士比亚写得更早一些、历史事实却接在第二四部曲后的“第一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加《理查三世》。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总结这四部历史剧的主题,应该“丢”莫属:一开始就是年幼的亨利六世丢城丢地,把短命老爸打下的江山差不多丢了一半(即整个法国),然后是贵族丢爵位,君主丢王冠,朝廷上你丢性命我丢脑袋,君臣之份、叔侄之伦、父子之情,伦常的小船说翻就翻,纲纪的维系说断就断;还没把宝座坐暖,脑袋已经不见;刚才还歃血盟誓,一转身便成仇敌孽冤。四部戏加起来近一万三千行台词,我们听见的是敌对家族之间的相向,看见的是为王冠的战场上血肉横飞,莎士比亚用这一万三千行台词,让人们把英国历史上充满战乱的三十年红白玫瑰之战(1455-1485)活生生地想象一遍。

  如果用“城头变幻大王旗”来概括第一四部曲,不会有违和感。看一下戏里的国王宝座上走马灯似的换人:以红玫瑰为族徽的兰开斯特家族年幼的亨利六世,被白玫瑰的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取代,然后是家族,爱德华五世及数位在继承序列上靠前的人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理查三世终于上位,不几年,这位的家国王被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打败,三十年内乱从此告终,贵族集团两败俱伤,君主权威重新确立,都铎王朝由此开始。此时,离莎士比亚所在的伊丽莎白朝,只隔了一位亨利八世。

  其实这一切,《亨利五世》的终场词早已“不合时宜”地说明白了。那出戏,看似在“浪子回头”、法国并将法国王冠戴在头上的亨利五世,结尾时却让跑龙套的出来告诉观众,亨利五世英年早逝,赢下的江山被年幼的亨利六世统统丢光,硬是用一层阴影罩住了胜利的,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历史场面将会十分黯淡。果然,《亨利六世》一开场,就是法国领地接连“沦陷”,年幼的国王不知所措,而在握拥兵自重的叔伯们个个引经据典,揉捏历史以寻找依据,切割现实以寻找借口,为的就是成就之梦,为此,的生涯,国家领土及,与外国的关系,都可以弃之不顾。内乱导致国弱,内乱导致外患,在这四部戏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亨利六世》(上),战功赫赫的武将塔尔伯特父子,因朝上将相违和,贵族内讧,得不到及时增援而为国战死疆场;在《亨利六世》(中),忠心耿耿的护国公为擅权,遭,屈死狱中;在《亨利六世》(下),亨利六世,屡屡出尔反尔,让使臣在外人面前颜面尽失,怒而反叛。在莎士比亚时代,观众忧心忡忡于女王无后、社会上暗流涌动,台上这一幕幕并不太久远的历史,很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现实。从历史到现实,只有从台上到那一点距离!

  尽管第一四部曲属早期作品,过于堆砌情节,缺少人物塑造,但在最后那部《理查三世》中,莎士比亚已显露出刻画戏剧人物的才能,有血有肉地给了观众一位深得马基雅维利真传、手辣、计谋超群、具有极强执行力的家理查三世。事实上,作为约克家族三兄弟之一的格罗斯特公爵,他离“理查三世”还差着好几级台阶,而且几乎都是不可能跨上去的台阶:从外因看,他的大哥正坐在上,二哥克莱伦斯好好地活着,大哥还有个结了婚的儿子;从内因看,他相貌猥琐,身有残缺,用他自己的(当然是莎士比亚的)话来说,狗见了他的影子也吓得狂吠不已。当然,这是莎士比亚为增强人物戏剧表演力度的“”,历史上的理查三世相貌正常,“微跛”而已,并无驼背。

  不过,理查三世颇有自知之明:既然颜值太低而无法混迹情场,就只能去为王冠拼杀;既然离尚有一段距离,那就按部就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去。于是,他在《理查三世》开场之前就手刃亲侄,戏一开始就,把二哥送进伦敦塔,却佯装,连说“我们都不安全,我们都不安全”;接着竟不顾之忌强娶侄媳妇安夫人;经过一连串的“清君侧”,终于扫除障碍,坐上。这样踩着别人鲜血最高位的案例,曾被电影改编为影射和人类公敌的。

  但莎士比亚还是为这个毫无人性的冷血理查注入了一点点依然属于人的东西,使理查三世有了与这一四部曲中其他人物所缺乏的血肉与深度,朝后来的大悲剧主人公麦克白靠近了一步。在决定命运的大战前夜,理查三世噩梦连连,先后被他直接或间接杀掉的十一个依次出现,他在第二天的战场上身败名裂。醒来的他,意识到是自己的所致,一定会遭到。他环顾左右,担心有人要暗杀他,但很快就醒,要暗杀他的人就是他自己,他如何能“从自己身边逃开去”?就是这么一丝丝的,为理查三世保留了些微的人性,而他困兽犹斗的,更是因那句著名的台词“给我一匹战马!给我一匹战马!我用王国换一匹战马!”而得到体现。“给我一匹战马”是他从噩梦中惊醒后的第一句台词,他以为自己真的敌人,要赶紧上马与之交战,而第二次说出这句完整的台词,则是在战场上被对手射中战马倒在尘埃之际。已然到了山穷水尽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境地,他依然,只要有一匹战马,就可以夺回整个王国。这样的自信,我们可以用“茅坑里的石头”来形容他。但不屑与之余,依然会有几分感叹:如此的恶与如此的不拔结合在一起,多么,多么不幸!而正是这样的感叹,使《理查三世》稍稍脱离了纯粹的编年史剧,接近了悲剧。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精华,尽在这两个四部曲,其他的如《约翰王》和《亨利八世》等,前者的主要价值在于演出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的诞生语境,后者是莎士比亚与当时一位年轻剧作家合作的产品,是演给伊丽莎白女王看的:亨利八世是女王的父亲,剧终时因女婴降生而一片欢腾。所以,历史剧永远是演给当代人看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文/张冲)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